历时近两年的研发,9月17日,由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知产宝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新华阳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通过新华财经现场云直播平台、知产逻辑直播平台正式发布。
新华阳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是数字工具助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尝试,指数旨在科学、全面、客观地衡量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决策抓手。
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刘春田表示,知识产权法院和法庭的建设以及立法工作的推进,反映了我国司法保护水平的提高。指数的发布将对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更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院长郭云涛认为,这部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专业报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于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刘宿金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宿迟表示,知识产权是司法问题,更是经济问题。近几年,中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步显著。通过指数,可以对各法院、司法机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宏观的了解。指数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应用范围。
经专家委员会论证,新华阳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以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研究对象,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投入、过程与效果三个维度,构建数字化监测体系,科学、全面地量化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与发展水平。指数以2015年为基期,基准值为100点。
指数报告显示,2015-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总指数为139.35点,较基期增长39.35%。
图 2015-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走势
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投入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已有3家知识产权法院和21家知识产权法庭,“专门法院+专门法庭”的审判组织格局越来越完善。并且,专利、商标代理等服务机构在相关工作中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强的同时,司法判赔也在回归理性。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果来看,技术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金额大幅上升;科研投入和产出稳中有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报告分析认为,指数的持续运营将助力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未来,指数项目组将持续监测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深化研究思路、更新研究成果;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跨领域优势,建立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数。
指数的发布在知识产权界产生重大反响,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纷纷对指数发布做了推送报道。
微信公众号:北京阳光知识产权基金会
版权归有: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